数字业务收入可观 2014年以前,中华书局的数字业务主要是版权贸易,与各个数字平台合作推出电子书,每年收入少的时候一二十万,多的时候100万元左右。2014年以后,中华书局启动古籍数字化工作,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数据库的受众主要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客户主要是高校、研究所、出版社、媒体,以及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党政机关。古籍库推出后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用户逐年增加,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14年推出的当年,古籍库即有300万元收入,到今年年底预计能有1000多万的收入。福建教育社面向大众市场主要是与中国移动咪咕阅读进行合作。作为内容供应商和运营商,福建教育社进行了一些地推的举措,以及中国移动的专有包、战略合作包的运营,也开发了数字版权运营和听书业务。 网络平台各领风骚 2014年,福建教育出版社依托自己的教育资源推出了闽教英语APP。该APP安装非常便捷,只需扫描小学教材封底的二维码,即可下载APP,软件安装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除标准发音外,还能实现点读、复读、全篇朗读、录音回放、翻译,同时还能记录难点、制定学习计划等。闽教英语国标教材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福建省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在其他省也有发行,学生可以利用APP来补充教材学习的不足,并作为深度学习的工具。闽教英语APP主要面向小学生,内容资源库也在完善,可提供免费和付费的服务。该APP基础服务是免费的,收费服务主要是个性化服务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服务。 中华书局作为百年老店,既有资源和项目优势,也有地位和品牌优势,在弘扬传统出版品牌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华书局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数字化品牌,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化的融合发展。2014年,中华书局推出了首个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实现了书局本版古籍整理图书的首度数字化,数字出版工作初见成效。“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了我国最权威、最专业的整理本古籍3亿余字,被学界推为“古籍数字善本”。2015年,中华书局成立了古联数字科技传媒有限公司,为书局部分业务转型和数字出版探索改革经验。古联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书局古籍数字化的工作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古联公司成立以来,加大了“中华经典古籍库”产品的系列开发,形成了局域网机构版、在线版、微信版及微信VIP版,分期上线新增资源,积累用户,扩大合作范围,在古籍出版界形成了集聚优势。 目前,中华书局以“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起点,全力打造和开发一系列服务于古籍整理出版和学术研究的专业平台,以及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类产品出版服务的大众平台,在平台上提供古籍整理和文献编撰的在线服务、学术出版的在线服务,以及各种传统文化数据库的服务,最终打造一个中华书局优质资源的网络平台。在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心中,未来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不仅仅是一个古籍数据库,而且是一个学者可以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学术心得,出版社可以进行版权贸易的融合出版平台,这将成为媒体融合时代古籍出版社转型的重要尝试。 依托优势实现增长 顾青表示,中华书局的目标及数字化战略是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以传统文化内容为重点开展数字化业务。同时,书局广泛联合各类数字技术平台,利用各种数字化新技术,以电子书、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产品的多媒体呈现、多窗口发布、多平台服务,加快融合发展。福建教育出版社开发数字业务的主要策略是立足本社实际,做符合本社出版物的数字化业务。福建教育出版社以社科文艺书内容为主体,从兄弟出版社引进书籍,做市场化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付费分成,用户付费阅读,然后福建教育出版社和中国移动分成。 辽宁教育出版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传播数字化出版工程为基础,带动编辑的策划能力等转型;以传统文化为重点,带动数字化业务发展。社长张领表示,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次被强调,和当前对国民教育、语文学科素养、孩子母语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是相呼应的。该工程的软件建设由辽宁出版集团旗下的软件团队来承接,而编辑主要负责传统文化内容的策划、整理等一般技术融合性的数字化加工。辽宁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运营商以及网络家校通合作来进行打包运营内容,通过手机阅读包、流量获取收费分成。 内容技术融合开发数字阅读市场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江金辉表示,大众的数字阅读会越来越多,但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出版社在对读者的读书习惯,对用户数据的挖掘以及大数据应用这些方面做的不够。 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张领说道,当前的数字阅读市场反映了大众阅读习惯的转变,出版人要顺应这个市场需求的规律。像中国移动的咪咕阅读、喜马拉雅FM的运营思路,这都是出版行业需要借鉴的。他们实现了收费与运营共赢,内容与产业相结合。 他认为,出版社作为内容出版方,肯定要朝技术融合与大众阅读方式、工具这个方向来开发内容,这也是辽宁教育出版社转型的一个方向。出版社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内容融合开发,以满足读者需求,好的东西大众是愿意买单的。 在当下这个快餐时代,读者的阅读时间有限,出版内容要更精准,出精品,吸引人,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顾青表示,数字阅读市场是一个大市场,它相对于纸质书市场来说有无限的出口。纸质阅读形式单一,而数字阅读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运营手段。作为内容提供商来说,他们更愿意与成熟稳定的平台合作。中华书局提供内容,与亚马逊、掌阅合作,把微博、微信以及一些优质的社群都运用到图书营销当中。他表示,在营销策略方面,日常所进行的就是把所销售的图书进行分类,古籍书价格会适当刚性,不作为网络营销的主力,有些大众普及读物进行网络营销效果会比较好,有的书籍会做一些特别的配件销售,与一些平台协商策划营销活动。 持续打造精品内容 针对内容付费,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部门和数字营销部都在做一些针对内容付费的基础工作。张领表示,好的内容要有好的运营商业模式,使线上线下相得益彰。辽宁教育出版社将来会针对线上达到一定阅读量的书籍,做成图书精品,使其具有收藏价值,印量不多但价格稍高,让读者愿意买来收藏在自家的书架上。张领认为,“线上内容做得好,线下可以做得更精准。除了线上运营,线下我们可以做个性化的专门书店、专业休闲书店、沙龙以及读者见面会,带动一部分纸质书销量,还可以通过线上群体定制定购图书。”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江金辉表示,内容付费并不是所有出版社都可以做,要考虑出版社本身的内容值得付费与否,系统是否可以支持,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号召力,如果自身的数字系统没有组织起来,没有独特的资源,就谈不上付费。现在大家谈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不要一哄而上,出版社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第一要有平台,第二要有流量,关键还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内容,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顾青认为,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很多音频运营商,他们有自己成熟的运作模式,传统文化内容推出音频产品必须符合音频的特点和大众的需求。内容付费是知识服务常规的方式,售卖纸质图书和电子书本身就是内容付费的一种形式。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可以为出版业提供新的传播模式,出版社业可以选择更适合自身出版内容的传播模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11月24日 |